学校...
学校
  • 党建工作
  • 追寻革命先辈足迹 传承遵义会议精神

    作者:冯小琼   来源:党委   摄影:陈秋薇   发布时间: 2019-08-07 20:16:59   阅读:3,176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寻革命基因,铸时代风骨。2019年7月25—30日,成都高新区玉林中学•三岔中学教育发展共同体联合组织的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前往红色圣地遵义,开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专题培训。于瞻仰革命圣地、深入历史现场、缅怀革命先烈、参与红色课堂等的多元化教学中净化心灵、挖掘内涵,传承遵义会议精神,弘扬党员先进性。

    隆重的开班仪式

    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遵义市红花岗区委党校章小多副书记致辞

    玉林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池红在开班仪式上讲话

    授班旗

    遵义城下洒热血,红军山上翠柏青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苍松翠柏掩映下的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黄白相间的菊花环绕其间。在缅怀先烈仪式中,学员代表缓步走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随后全场肃立摘帽,向英雄先烈三鞠躬,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和敬仰之情。在纪念碑前,我校第二支部书记冯小琼同志带领全体学员重温入党誓词。再一次举起右拳宣誓,耳畔再次响起那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大家无不心潮澎湃,心情激动,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入党时那斗志昂扬、满怀激情的时刻。随后我们驻足于红军英烈墙前,上面镌刻着1338名烈士的名字、籍贯、职务和年龄,让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的生命基本都停格在美好的年纪,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其中最小的少年积极分子陈有生才十三岁!解说员现场着重介绍了四川老乡,来自自贡富顺的邓萍的生前事迹和牺牲过程,1935年2月27日,邓萍在指挥部队攻打遵义老城时被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生命永久定格在了27岁。“拿下遵义,为参谋长报仇”,“长夜沉沉何时旦?黄埔习武求经典。北伐讨贼冒弹雨,平江起义助烽焰。‘围剿’粉碎苦运筹,长征转战肩重担。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这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对他英勇逝世的无限缅怀与悲思。

    英雄志、忠骨魂。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追思,以汲取前行的力量。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英雄精神指引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

    党旗作证

    重温入党誓词

    邓萍的故事

    尊崇英雄烈士,厚植家国情怀

    参观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当年老战士,今有几人存?新生千百万,浩荡慰忠魂”。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我们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和会议纪念馆,来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党性观念的再教育,红色文化的再熏陶。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经由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会议召开的背景、起因、经过及意义,深刻领会了遵义会议集中体现的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创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后面通过集中授课,我们还了解到了遵义会议分酝酿与准备、召开、后续完善三个部分组成。酝酿准备部分的会议有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召开部分就是1935年1月15日—1月17日在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后续完善的是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遵义会议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下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遵义会议的精神实质是实事求是、顾全大局、坚持真理、团结一心、以理服人、民主集中。

    最残酷的围剿催生了更顽强的毅力,“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在围追堵截中走了二万五千里!在“四渡赤水纪念园”,党员们重点参观了四渡赤水纪念馆。该纪念馆是四渡赤水战役的专题纪念馆,它再现了长征途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央红军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经典历史画面。正是这一群人,他们凭着青春的激情,无视现实的困境,在物质最匮乏的时代,有着无限丰盈的精神世界,在最残酷的现实面前,追逐最完满的个人和时代人民的梦想。祭奠英雄、追思英烈,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这群人的意志力,史难超越,这群人的影响,写进历史。

    遵义会议与遵义精神

    认真倾听

    忆峥嵘岁月,学革命精神

    四渡赤水出奇兵

    青山埋忠骨,后人怀感恩

    红军不怕远征难,革命理想高于天。缓步走向青杠坡烈士纪念碑,苍松翠柏之间,青杠坡战斗遗址,黄白菊花寄托哀思。红色娄关寻初心,红色传承激扬人生。这些红军烈士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等战争的胜利,他们把青春永远定格在那年,他们虽死犹荣,革命精神永放光芒。伫立于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回忆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感恩先辈,砥砺前行,兴许如今祖国的繁荣富强可以告慰在战争中逝去的战友。

    “虽然我年纪小,但我知道的红色故事可不少。”这位10岁的讲解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是当地的红色义务宣讲员。这个位于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的中国女红军纪念馆,是中国唯一一座以女红军为题材的纪念馆,小小讲解员用稚嫩有力的声音说:“青年一代生长于远离战火硝烟的和平年代,无论我们走多远,红色基因不能忘、不能丢。今后我还要把更多的女红军奶奶的故事分享给身边同学,大家一起汲取革命先辈的精神养分,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有30名女同志随军参加,她们是:王泉媛、邓六金、邓颖超、甘棠、危秀英、危拱之、刘英、刘彩香、刘群先、杨厚珍、李坚真、李伯钊、李建华、李桂英、吴仲廉、吴富莲、邱一涵、陈慧清、金维映、周越华、钟月林、贺子珍、钱希均、萧月华、康克清、曾玉、谢飞、谢小梅、蔡畅、廖似光。巾帼不让须眉,巾帼们铁血丹心英雄本色,在伟大建国路上展现出了她们最强大的一面,贡献自己,不畏牺牲。烈士们走了,在历史车轮的转动下,他们的身影似乎日渐模糊。但是,我们分明看见,英雄们的精神正在照耀中华,中华儿女正秉承烈士遗志,沿着先辈的光辉足迹接力奋进。

    青杠坡战斗遗址

    听小小讲解员讲女红军的故事

    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结束语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此次遵义之行,全体党员感受了革命前辈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不怕牺牲、矢志奋斗的坚定信念。我们向先锋学习,向英烈学习,就是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强大精神动力,筑起牢固的信仰之基。岁月流逝,初心未改。不论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或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英雄精神融入民族血脉,砥砺家国情怀,初心代代相传。

    光荣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祭奠,为了更好地前行。 

    前行,续写未竟的伟大事业。

    今天,连接着历史与未来。追寻革命先辈足迹,其意义不只在感受先烈的崇高,更在继承先烈的遗志,续写未竟的伟大事业。吾辈当培土护荫,汇聚起推动时代和社会前行的力量,永葆盛世。“对照先烈找差距,对照初心找不足”。新时代要走好新的长征路,做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该怎么做?我们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定将始终把党的意识放在“心窝”、组织观念深刻“脑海”,高度对标、紧紧依靠、绝对服从、充分信赖,树立新时代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风骨”——高度对标,画好思想“同心圆”;紧紧依靠,用好政治“支撑点”;绝对服从,甘为工作“老黄牛”;充分信赖,架起感情“连心桥”。

    学深悟透,砥砺前行

    新的时代,新的长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遵义会议,永放光芒